Banner
新聞動態 / News Center
地鐵標識標牌系統的信息傳播

1、城市的發展與地鐵建設

城鎮化進程導致了一些大城市的過度膨脹,立體化的空間發展成為一種有效的緩解措施,人們的生活工作已經不再局限于地面之上,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地下空間多年以前就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開拓,并且目前還在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地鐵是以解決人口、環境、能源三大危機和醫治“城市病”為目的的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主要形式,不僅緩解地面交通的擁擠,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2、地下空間特征分析

地下空間是地上空間過分擁擠的產物,和地面空間有著本質的差別,《地下空間設計》一書中指出地鐵空間自身的負面特征。

1)缺乏對外界的可視性,導致人們對環境難以清楚了解,沒有了外界參照物,人們就很難感知地下建筑的整體布局,由此導致在地鐵空間的定向困難。

2)沒有窗戶,讓人們覺得環境封閉,陽光缺乏,使人擔心一旦發生意外能否順利逃離,沒有窗戶也讓人們在地下空間的定位能力大大降低。

3)在地下的意識會引起人們對于黑暗、寒冷、潮濕、空氣質量差的聯想

除了自身的弊病之外,商業的發展正在增加地鐵空間的復雜性。對于國際性大城市而言,地鐵及其相關系統已經成為現代城市文明的重要象征和衡量標志之一,地下空間是地面空間的延伸,地鐵帶動周邊商業環境的開發,徐家匯站和人民廣場站都呈現繁榮滿目的地鐵商城。隨著周邊這種衍生設施的建立,地鐵站不再只是地鐵站,大大小小的地下商場讓本已迂回的地下空間變得更加的錯綜復雜。

3、上海地鐵空間的信息系統現狀 

當前上海地鐵站的信息系統已經形成了一個體系,基本上能夠滿足人們在地鐵空間的活動需求,但仍然有需要改進之處。通過調查收集到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一部分標識閑置,既浪費資源又造成信息污染,再有一部分標識位置設置不合理,這里舉兩個個人認為比較經典的例子來說明。

自動扶梯。曾經在人很少的時候,有人走向自動扶梯,到了扶梯跟前立即掉轉頭,走向另一個方向的自動扶梯。這里就暴露了一個問題,一個很容易解決,卻又很難注意到的問題,就是如果自動扶梯上沒有人的話,那么從稍微遠一點的地方就不能分辨出扶梯是向上還是向下。

站臺命名。最典型的例子是上海地鐵3號線上挨在一起的兩站,一站叫上海體育館,一站上海體育場,就連經常乘坐地鐵的人都有坐過站或者提前下車的尷尬事情發生。

4、人的認知特點和良好識別導向性的實現方式

人是最終的使用者,規劃信息系統就不得不考察人的認知特點。所有的動物都是靠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這五感接受外界信息,五感中對人類最重要的是視覺,我們從外界接受的信息,87%是視覺捕獲的,75%—90%的人體活動由視覺引發的,由此針對正常人類提供的信息,應當以視覺信息為主導。

地下環境變得復雜,眾多通道趨向一同,為了讓人們在這樣的空間中能保持良好的識別性和導向性,兩種實現方法可供借鑒,其一,通過建筑室內設計建立清晰的道路脈絡,讓人在地鐵的任何位置都能對整體空間有一個把握。但這種方式實施起來工程過于浩大,且有很多局限性。其二就是建立一套有效應對環境的標識導向系統,來引導人們在復雜空間里的行動。比起上面一種方法,建立高效的導向系統更加可行。

5、對地鐵空間標識導向系統的分析

標識導向系統意在提供信息,以此指引人的行動,所以嚴格地說,信息針對的是人的行為,而不是人,所以應該把人的行為擺在一個中心位置來研究,根據粗略的調查,人在地鐵空間里與信息提示相關的行為方式可以分為三種:

1)對環境熟悉的人群在地鐵里不需要任何識別性和導向性標識一樣行動自如,這部分人在活動中往往不會去注意任何指示信息,完全憑借自己的“認知地圖”行動,每日乘坐地鐵的上班族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對自己的路線已經相當熟悉,接下來要上樓,要拐彎,或是要出站,在這類人群頭腦中已經形成了固定的習慣性的程序,不假思索地行動于各個環節之間,整個過程連貫不間斷。這類人是根據自己大腦中的程序活動,而不是根據導向系統,當導向系統發生變更的時候,他們就很可能沒有注意,繼續按照自己的程序活動。

2)第二種行為導向方式就是根據標識的指示信息行動,發生于對環境不熟悉的人群,這種行為的典型模式就是先尋找承載自己所需信息的標識,或是問路,然后據此做出行動。需要停頓尋找信息,行動中帶有多多少少的不確定性。

3)第三種是從眾行為,也是發生于對環境不熟悉的那部分人群,但是和第二類行為不同的是這種行為并不關注導向標識系統所提供的信息,而是隨著人流行動。這種行為方式遇到人流不集中的時候就會受到制約,比如徐家匯站那樣人流分散的站點。

導向系統關聯進傳播學的理論知識。信息是一個廣泛的概念,信息傳播的功能簡單地分為工具性傳播和消遣性傳播。工具性傳播是為了應付環境而生,幫助人順利有效地展開與生存發展有關的行為。地鐵空間的標識導向系統無疑屬于工具性傳播,為了讓人們在空間交錯復雜的地鐵里分清道路方向,不至于陷入迷宮。工具性反映了地鐵內部標識導向系統所必須滿足的最本質的功能——實用性,從信息學角度說,就是所提供的指示信息必須能夠及時地、準確地傳達給所有乘客。所有的導向標識都應圍繞著這樣一個功能中心,以此作為出發和歸宿。我們可以此作為地鐵導向標識是否優良的評判。

人們對于傳播要素的需求因環境而異。地鐵站是一個目的性很強的功能性空間,人們對于標識導向信息的需求以主動接受的狀態為主。根據前面人類基于視覺的認知特點,以及地鐵空間的導向系統傳播手段的不同,我把它劃分為語言傳播信息和非語言傳播信息。

5.1 非語言傳播信息

人類的大部分信息來源于視覺,所以非語言傳播必然是主體,特點是信息的持久性和直觀性,人們通過視覺獲取信息。所有的信息提示牌,線路圖,指示符號都屬于非語言傳播。如何讓這些標識信息得到最有效的視覺刺激,是非語言傳播的目的。(考慮到一些共同利益,信息有的時候需要“強制”和“命令”功能)

標識的信息是聯系發送者和使用者的媒介,要想讓信息在兩者之間貫通流暢,就要綜合考慮到以下三個要素:

1) 信息——內容、編排、圖形、色彩

2) 樣式——標識的體現方法和外觀造型

3) 位置——標識的空間位置和標識相互之間的位置

按照格式塔學派(Gestalt Psychology)的圖形理論,采用接近、相似、連續的圖形手法能夠使外界的刺激達到一定的強度,由此能引起更為有效的視覺感官反應。因此,在信息標志的組織、設置、構圖、手法上,可以力求體現接近、相似或是連續的原則,讓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反復出現反復刺激,信息在發送方和接收方之間經過往復“會話”和“討論”,人們在接受信息的時候就會潛移默化地在大腦中有意識地整合,建立完整準確的認知印象,便于最終實現共通理解。根據這一原理,一系列相關信息的表現應該遵循單純性、明了性、連續性、統一性、系統性等原則。根據我最近的粗略調查,針對上海地鐵空間,我認為應該遵循四個主要原則——簡潔性、適時適地性、雙向性、通用性。

無論從位置上或是信息本身講,標識導向信息牌都應讓受眾能夠很容易看見,而不是左右找尋未果之后,發現就在身邊一個不顯眼的地方。為了讓要傳達的信息能首先被接受,簡潔性原則最為通用。簡潔性包含兩方面要求,一個是標識本身的簡潔,過多的色系和元素只會讓人眼花繚亂,去除多余的細節要比加強主要部件和增加尺寸、色彩、濃度、照明強度等更見成效(圖1)。再一個是標識數量的簡潔,同一位置如果擺放過多的標識,功能無關的信息如果控制不好,就會干擾關鍵信息的接收,導致人的注意力分散到次要信息上。在信息密集的區域里,有必要采取分層次安排的方法來確保信息傳播形成的秩序。同時,對廣告信息的設置不容忽視,地鐵站廣告必不可少,但要保證不覆蓋重要導向信息。在徐家匯站這樣十幾個出入口的復雜空間里,簡潔性原則就需要更加要注意。

所謂的適時與適地,指的是標識應該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出現,從某種層面上說,這里時間和空間是一個意思,人們在地鐵空間的哪個空間點最容易發生識別導向障礙,這里就是需要設置標識的點,而這個空間點正是關鍵時間點的發生場所,所以兩者是完全統一的。舉個例子,一個人生地不熟的人在莘莊站出了車門,接下來該往哪里走呢?出車門是關鍵時間點,這是后人們正需要出站信息指示;車門外的站臺是關鍵空間點,人們到了這個點上一般都會有片刻停留以找尋標識。所以在車門外的站臺設置醒目易懂的標識,就能適時適地傳達信息。圖2的“上下列車注意事項”指示牌內容清晰明了,但是由于擺放的位置不當,幾乎沒有人去注意。

雙向性是所有交通空間的一個顯著特征,也可以稱作互逆性。不光是地鐵空間,機場、火車站、長途客運站的標識導向系統都要遵循這個法則。乘客進站和出站兩種行為互逆,標識導向系統就不能只考慮其中一方,而忽視了另一個相反的方面。

信息的通用性相對前面的三個原則略顯次要,但是也不能不考慮。這里有兩個需要注意的問題,一個是人接收信息的主觀性,即不同的人對于相同信息會有不同理解;另一個是信息系統的國際性,即外國人,包括非英語國家的人,也能夠理解上海地鐵信息系統所傳播的信息,在上海這樣一個算得上國際化的大都市里,這也不能忽視。必要的時候可以考慮選擇兩種以上的語言,或者使用圖示

5.2 語言傳播

除了信息牌這樣非語言傳播,地鐵站的導向系統還包括了語言傳播,那就是站內的各種廣播。非語言傳播本身不能保證信息的持久性,再有人們通過聽覺捕獲信息,這也難以保證直觀性。所以對于語言傳播有很高要求,基本上要保證音量、清晰、適時、簡潔、準確這幾條原則。

音量——信息能夠到達受眾的最基本要求,尤其地鐵這樣喧鬧的空間;

清晰——沒有足夠的清晰度,受眾是無法接收到信息內容;

準確——信息的目的就是引導人們在地鐵空間的行動,模棱兩可的信息不但不能給人指示,還會帶來誤導,前面提到的“上海體育館”和“上海體育場”就是一個例子;

適時——地鐵站里人們來去匆匆,不適時的信息十之八九要被忽略,只要去做個簡單的調查就會發現,來來往往的人群很少有留意站內廣播;

簡潔——過于冗長的信息會引起聽覺疲勞,導致摻雜在其中的關鍵信息一起被忽略,同樣不利于獲取信息。

6、結論

近些年加入WTO,全球化和國際化的浪潮洶涌而來,地下空間必然會得到更充分的開發利用,也因此會變得更加交錯更加復雜,現有的信息系統將無法繼續滿足需求。但是無論空間如何變遷,信息傳播的基本原則是不變,信息系統設立的最基本框架和中心也是不變的,往后日益復雜多樣的地下空間,必然牽動更多門類的知識。

本文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設計學院 吳陳欣WU Chenxin

制作咨詢×
業務1 1536762793 業務2 2031245303 咨詢 13336175090

可掃碼加微信溝通

在線咨詢
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日韩欧美另类_91久久性奴调教国产免费网址_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观看